[US]14-林云智-GaTech ECE

自动化申请小结 林云智

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基本情况

GPA: 88.92/3.86 (3/104)

Toefl: 29+27+23+27 (106)

GRE: 155+170+3.5

软背景: 国创/国奖/加拿大海外科研/一篇图像方向水会/无数校内水赛

录取情况

最后接了GT

AD: Gatech ECE、UCSD(EC80)、Umich(ECE CV)

Rej: Upenn(Robo)、UTaustin(Dice)、UIUC(ECE ms)、CMU(RI下所有)、ETH(CV)、UCLA EE(S&S)、UCSD(CS75)

之前几届学长的飞跃手册已经很详尽了,我就挑一些重点的/有特点的来讲。这里的很多观点更多的是对EECS专业适用,其他专业看看就好。

为什么去美国读书?

很少人讨论这个问题,但我还是要提到最前面来写,因为决定了你后面的申请思路。一般分为如下情况:

  • 镀金(开开眼界)/

  • 赶快挣钱,找高薪工作(有较强烈的留美想法?)/

  • 学术或专业追求(读博)

我了解到的东南成绩好一点的同学,一般主要目的是以后两者为主,其中第二种占大多数。在美国,现实是硕士毕业的整体情况下,软件工程师高薪工作机会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工科。给一个数字,哥大的工程学院招聘会上,90%+的岗位是以码农为主的。所以如果对想赶快毕业挣钱的同学来说,转码是一个大趋势(国内也有这种趋势)。剩下的EE专业中,IC设计相对较好硕士毕业找工作(学VLSI的),但是薪水也会比码农低一点,可能能拿到80%左右。再剩下的EE专业,通信/模电/信号,想从事本专业工作真的不容易,其实如果不在意薪水,也是可以找到的,薪水可能只有码农的60-70%,而且岗位也不多。

对特别想找工作的人来说美国的学费其实等于一张OPT(工作许可)的价钱,因为大部分CS课程其实能学到的东西对找工作有价值的不多,比方说ML、CV,一般只有启蒙价值(这一点有兴趣的后面会提)。但是也有好的,比如CMU的一些代码量大的课程项目对代码水平提升比较大。真正在找工作中最主要的靠:学长内推+刷题+实习经历,一般的课程起着点缀的作用(未来长远看有多少效果就难说了)。所以码农向的选校大概考虑几个问题:地理优势/学校光环加成/学校课程质量/Peer pressure(可能存在同校竞争)。这里我了解的不如找工作向的同学多,这一部分权当抛砖引玉了。

有强烈的直接找工作转码意愿的同学,可以略过后面的很多内容,直接看看申请总结的边角料那一部分了。

个人申请结果整体分析

简单来说,我这次是科研型CV/Robo方向的申请,想着未来有可能的话,考虑读博。码农向的项目都没怎么申,因为很笃定自己不想做互联网前后端的开发,所以很多很热的CMU码农项目都没申。

申请的学校相对比较激进,因为自身无短板所以一些保底的没申。最后录取情况比较一般,难度低一些/招人多的项目都中了,难度大的都挂了。分析一下原因,除了UCLA EE今年缩招,作为EE专业GPA不够高申请UCSD CS算转系与诸多CS科班撞车以外(SD CS对科班门槛其实真的不高),其他挂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科研条件有限,没有绝对特别的亮点。

什么是亮点呢?比如GPA 90+(今年我们学校EE申请的比我好的一般都有),海外强推(事实证明还是美国的最管用),Toefl 110+或者GRE 335+ (我有复旦的同学没啥科研申请的硕士,老师直接反套他读博),顶会论文(比如我挂的项目,申上的人很多有ICRA或者AAAI一作类似),学校出身(已经是东大的了,这个不用想了,属于不加分的项目。我申请的几个我见到的录的一般是浙大往上的)

为什么想读博?

17 fall 孔学长写的你们可以参考一下。

我这里补充一点,就是CV或者Robo方向为什么读博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选择。因为首先这个方向其实理论水平要求很高,小硕很难做一些有深度的东西,而在美国这一方向的岗位主要收的也是博士。给你们一个毕业了的学长最新消息(18年)做参考:

这里指的都是大厂的ml、dl、cv工程师。所以就业的门槛是很高的。而大部分打着AI、CV、Robo旗号的项目,硕士毕业同学不太好找到对口的工作(部分顶尖项目除外,比如拒我的一些),大部分人还是得靠自己刷题转行码农。

另外我所了解到的国内AI方向门槛低一点,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AI过热,很多公司强行蹭热点,把Data Science,调包工程师之类的岗位包装成AI。而且分配给硕士和博士的活一般也是不一样的。我毕设的导师是从MSRA回来的,他就给我们说,博士设计算法,硕士的工作一般把这些使用学术开源库的算法,借助公司的工具库改成公司自己的版本(当然特别厉害的硕士也能挑大梁)。

其次在计算机领域,计算机相关方向博士(其实ECE里的有些方向也算,比如搞Signal processing的好多后来搞NLP或者ML了,System Control 里也有搞机器人和ML结合的)的发展空间上限相对来说,也比硕士软件工程师高很多,所以综合考虑,其实读博的意义和回报还是挺大的。

研究型申请建议

东南直接申请博士的难度是非常非常高的,你们可以看到像17 fall的孔学长两篇IEEE trans才申到EE的博士(不过GT的这个方向能在前5)。而CV方向的博士整体更难,今年一般至少一篇CV顶会一作才有机会申到专业前30左右的学校(如果没有强推)。水涨船高的结果导致CV方向的硕士也变难了,我今年申请的几个就是有很多有直博水准的大神想借硕士作跳板,所以就撞车了。

以我现在了解到的有限信息,直博申请最重要的还是强推荐信,其次才是论文,GPA/英语什么的过线就行(最好也要有87+/100+/320+,有的项目会被硬性卡)。研究型硕士相对来说对成绩强调的更多一些(可以参见我的条件,因为科研有限,彩票中最后只有一个拿了waitlist)。

关于推荐信,东南的同学真的非常吃亏。因为北上学校好一点的同学一般都有美国暑研,可以套到推荐(不过真的干得好才有强推)。

方法有几个

  • 直接海投(靠本科牌子和GPA,我们学校没有传统,难度更大)

  • 实验室导师、学长引荐(我们读博且有强联系的学长有限,而且一般是本科同一个实验室呆过的,学长才更方便推荐)

  • 学校开的学期交换项目顺便直接面套(我们学校才开了wisc的合作项目看起来还可以),花钱走SAF去交换一年面套(套推荐信光上课效果有限,需要进实验室,具体可以见17 fall UIUC的王学长

申请总结的边角料Tips

  • 1. GPA最重要,对科研没兴趣的别强迫自己,好好刷GPA肯定有用。至少授课型靠GPA基本可以横扫(92+)。

  • 2. 科研要有,但是要达到一定量级才比较管用,如果大三才开始搞科研基本上有点晚了,申请截止前,成果不能全都出来(比如我,两篇期刊在审状态用不上),最好大学目标规划明确,大二就进一个学术氛围强的组好出成果。

  • 3. 大厂实习也是挺管用的,想直接找工作的,别搞科研,直接实习。

  • 4. SAF交点钱去美国海外交换还蛮有意义的,容易刷GPA,如果进不了实验室,至少弄一个Do well in class的推荐信也行。

  • 5. 没见到我们学校热门的竞赛对申请有多少帮助的例子,至少数模水奖/电设之类认可度不高,明确要申请的同学,别把竞赛看的太重,只是PS里的一点谈资而已。

  • 6. 海申是王道,建议大家有可能的情况下多申(怎么海申可以参考15fall毕锐的方案)。申请20个绝对没遗憾,中一个就行。每年学校录取难度都会变,课程开设计划也会变,你申请的想法也会变(比如想去大城市,想转CS,想考虑读博),多拿到几个录取,心理也会比较踏实,到时候也有得选。(所以这么看中介选校的意义就被削弱了。。)

  • 7. 至于找不找中介?我当初找了,因为人在海外心里也有点慌,周围人也是找的多,大家都是第一次申请也没数。体验感觉无功也无过,大头还是靠自己。

    • Pros:中介的主要功能是减轻心理负担/填网申的杂活不用自己干了/给一些general的申请建议/中介会催你考语言什么/中介可能给一些学习准备的建议(不过不会比熟悉的学长说的多了)/文书写作(中介最重要的地方)/选校

    • Cons:中介的信息不可能比学长的新,有过时的情况,大部分信息还是要自己逛论坛(一亩三分地,thegradcafe)/中介推荐的往往比较保守/部分中介收费实在夸张/中介文书整体水平有限,不要期待太多(e.g. 感觉不比我自己写作水平高),在文书涉及专业的方面我了解到的大一点的中介都无能为力(非个人工作室),还是得靠自己。

      建议申请季人在国内时间多的/自身有一定写作水平(至少能分得清好坏的)/自身无明显短板的同学(86+/100+/320+)半DIY e.g. 申请信息靠学长/论坛,写作靠专业代写(找个外语学院专八润色也行),网申其实也还好(工作量有限)

  • 8. 语言成绩最好能在截止日前拿到手(出分就行)。但是大部分情况下12月底考的成绩也能补交上去。

  • 9. 学长的申请参考性随着时间慢慢减弱,一般只有前两年的飞跃参考性较大,太老的大家看看就行。

  • 10. WES认证,EECS需要的不多,我就没要。具体问问打过的学长学姐。

  • 11. 纸质成绩单别打多,5份杠杠的,一般2-3份就够了。我没好好看飞跃,打了15份: (

  • 12. 成绩究竟是什么算法纠结太多意义有限,谁也不知道外方怎么算。我4分制分也不低,但是百分制很多同学就比我高,也没看出谁多占了便宜。

写在最后

能想到的一点经验都写在这里了,学弟学妹认真好好地看一看,应该能起到一点作用的。

申请路上回过头看也不是那么写意,更多的是磕磕绊绊,心理状态起伏也比较大。特别感谢帮助过我的很多人:父母,给我写推荐信的邵老师、加拿大的supervisor Alan、钱堃老师、谈英姿老师,还有给了我很多建议的毕锐、丁老板、黄学长、以及自动化的诸位大佬学长们,鼓励我很多的杨神、方霸、东南的同学们,加拿大做饭带我的舍友老王、还有一圈同行的小伙伴们。也是靠大家的帮助,总算趟过了申请季。

You'll Never Walk Alone !

希望东南的同学们申请结果可以越来越好。

云智 于四牌楼2018/5/8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