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US]14-富楚轩-UMich ECE
大学里的高中生——富楚轩的申请总结
作者介绍
富楚轩,吴健雄学院电类强化班2014级,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。
最终录取:Umich-Ann Arbor, MEMS方向。
GPA: 3.85/4.0, 90.35/100.
Ranking: 6/76.
IELTS: 7.0 (R 7.5 + L 8.5 + S 6.0 + W 6.0)
GRE: 321 (V 151 + Q 170 + AW 4.0)
录取结果(全部EE-MEMS方向的MS)
AD (5): Umich-Ann Arbor, Cornell, USC, TAMU, UCI.
Rej (4): UCLA, UT-Austin, UIUC, UCB.
前言
从二月中旬收到USC的AD开始,到4月中旬收到UT-Austin的Rej,每天神经质地刷无数遍邮箱的60天就这样结束了。回顾这大半年的申请历程,从结果来看,还算可以接受,但是总是相信,如果早一些定下选校目标,早一些时间开始准备,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。当然,时间是无法倒流的,所能做的,就是总结一下自己的申请过程和自己的一些想法,分享给需要的学弟学妹们。
我时常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身处在大学校园里的高中生。高中生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?就是只有高考一个目标,每天只有学习一个任务。回想大学前三年,好像完美符合这样的特点。每学期的目标,就是期中期末的分数和名次,每天的任务就是上课和自习。实验室?不如刷题。社团活动?不如刷题。哈哈。虽然没有这么夸张,但是考试成绩在我心中还是占有无可比拟的权重的。这也导致了,等到需要申请学校的时候,很容易地就把自己归类到了“非C9的985高校中高GPA弱科研的男性申请者”当中去了。所以,如果有学弟(学妹也可以参考,不过同等条件下,女生申请的成功率要更高)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的情况,我的选校结果基本也和你大差不差。
由于父母的建议,我从很小就在打算出国留学,但是始终只是停留在“出国”这一层面上,至于上什么学校,读到Master还是PhD都是到去年8月份才开始的。这一切都源于我参加UCI的3+2的项目。2017年年初的我,即将升入大四。当时的我认为,大四课程内容很轻松,我也没有考研的压力,不如提前一年适应国外的生活。而且当时对于UCI这个毕业后一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很心动。不如提早拿到硕士学位,博士再申请一个好学校。怀着这样的想法,我在2017年8月份来到了加州Orange County的Irvine市。但是在这边学习了几个月后,由于种种原因,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年对于我的重要性。仅仅比正常的硕士生早半年毕业这一优势真的值得我留在UCI吗?以及,转CS的大趋势下,一个EE的硕士不仅难找工作,更难有一番作为(这一部分较为主观,就不放在这里叙述了,如有想交流的同学可以私信我)。但是当时已经到了申请季,而我的科研经历质量都不算高,并且来不及准备。基于以上原因,我决定尽力去一个排名最好的学校读硕士,再为博士申请好好准备。
选校
我对选校没什么研究,更对教授没什么研究。一是我决定不在UCI读硕士的时候已经是9月份了,来不及做太细致的调查,二是硕士申请本来就很简单粗暴,大部分学校基本就在语言成绩达标的前提下比较本科学校+绩点,所以只管选择综合排名不错的学校中,专排最好的学校就可以。当然学校环境、师生比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。
首先是选校数量,UCI的advisor推荐我选3到5所,而国内的申请大军动辄13到15所,我就选了一个中位数9所。而我选校的依据也很简单粗暴,就是从US NEWS的工程学院排名从第1名到第20名选8所,因为我有UCI作为保底,不会落到失学的下场。
下面介绍一下我选每个学校的原因:
1. UCB:工程领域三位老大哥之一。东南大学3.85的绩点我也不太想浪费申请费,所以就只报了UCB的Meng项目。但是这个就业为目标的9个月的学位对继续读博的同学非常不友好。选择这个项目基本等于断了博士的道路。而且这个项目要求明确提到了需要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学位,对于背景纯硬件的人来说也是基本没戏的。从近两年东南大学被UCB的Meng录取的同学也都是计算机专业和即将转计算机的人。所以综上,想毕业直接工作的计算机相关的同学可以尝试。
2. UIUC:工程领域和前三位老大哥差了半档的学校。综排很差,身处苞米地,但专排无敌。个人感觉EECS领域以东南大学的背景光有高GPA是不够的,需要配上很强的科研经历才能被录取。
3. UT-Austin:也是传统工程强校,综排专排都很好,地处小硅谷,就业形势好,学费还特别便宜。但是硕士和博士在一个pool里审核,所以也需要很耀眼的科研经历才可能被录取。
4. Umich-Ann Arbor:传统工程强校,公立常春藤(个人感觉是仅次于UCB的公立学校),学费堪比常春藤,地处安娜堡,环境治安很好,就是四月飘雪。学科范围非常广,像MEMS这种冷门的方向我都能在Faculty里找到一堆Professor,更不用说VLSI这种热门方向了。和UCB一样,实力十分均衡,不论工程还是其他学科都排名靠前。经费非常充足,远超贫穷的加州大学系。而且个人感觉MS申请的bar不高,里面有清北,交大的也很多,而像东大的GPA 3.6的也有进的,更听说帝都某985的GPA 3.4也被录了,值得一试。
5. UCLA:模电很强,偏科严重。环境很好,地处LA的富人区,治安不错(相比USC),时常处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中心,有很好的就业机会,但是生活成本也不是一般的高。学校本身很穷,而且UCLA近年来工程逐渐没落,而隔壁USC的工程倒是一直在快速进步。但是作为全美申请人数最多的大学,依然是本科学校控。翻看浙大信安学院的飞跃手册,UCLA的均分86左右的AD一大把,反观东南大学,历年的学长学姐90+的GPA依然收获Rej。
6. Cornell:个人感觉大多数常春藤不适合工科生。但是毕竟名声在外,所以也报了一个。US NEWS是比较偏向于私立学校,所以常春藤的排名都很高。Cornell作为常青藤中 “凤尾“,综排和专排也非常好,而且学费也很”常春藤“。但是ECE在Cornell只有Meng和PhD两个项目。虽然Cornell的Meng可以延长至一年半,但对于申请PhD还是没有优势。但这个项目申请难度比较低,有常春藤情结的同学可以尝试。
7. USC:作为第一个结束我失学状态的学校,我对USC充满感激。身处LA Staples球场旁边高楼林立的市区,注定了繁华与治安问题并存。LA机会很多,而且USC排名逐年提升,只看三围。还拥有庞大的中国校友网络,但是招生确实太多。
8. UCI:环境特别好,治安特别好,个人感觉非常适合功成名就以后到这里养老。
申请准备
硕士申请:本科学校+GPA+推荐信, GT过线即可。
博士申请:科研成果+推荐信。
1. GPA 在没有下定决心读博做研究前,一门心思刷GPA吧。竞赛有兴趣可以做,对于申请是没什么帮助的。如果确定读博,提早进实验室发表科研成果要比高GPA更有竞争力。当然两者都很强是最好了。
2. TOEFL or IELTS 过学校的线即可,没必要刷太高,以东南大学的水平,高GPA含金量足够高了,反之,GPA低,语言成绩那么高能说明学习能力强吗?如果想做TA,口语刷高点。
3. GRE 320,325还是330,就工科生的申请结果我也没看出什么区别……
4. 推荐信 我拿到了一封UCI教授的推荐信(课程+实验室)、一封清华大学教授的推荐信(实习)、东南大学校长推荐信(吴健雄学院)和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的推荐信(专业导师)。 个人感觉大多数本科学生的推荐信也推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,无非是学习努力、成绩优秀、课堂表现良好和在实验室/公司工作负责这些,所以还是对申请者越熟悉的人,描述细节越多的推荐信更有说服性。
5. 科研、实习 我做的质量不算高,但我觉得还是上文提到的,没想好是不是读博或者没确定自己的兴趣点之前,努力刷高GPA,确定之后再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当中。如果想毕业就工作,想申请Meng之类的项目,可以提早进入大公司实习。
总结
很庆幸,自己能在东南大学里度过三年努力奋斗的时光。这三年,我遇到了很多大神,周同学和李同学,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思想方法,更把他们视作自己的目标;有幸和杨同学、唐同学成为舍友,让我在远离父母的地方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;我还有幸在一个个枯燥煎熬的考试周遇到了一起奋斗的张同学,虽然每天身心俱疲,但是因为有人与我并肩而行,我才有动力用笑容迎接新的一天。我相信,每一个学弟学妹在东南大学也有这样让自己感激,让自己充满动力的人。愿你们能够把和这些伙伴共同奋斗的回忆作为支撑自己的动力,不断前行,永不放弃!
联系方式:
QQ:549306394
Wechat:fuchuxuan
Email:chuxuanf@umich.edu
Last updated